近期關于個人信息安全的討論再一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。“個人信息在裸奔”、“透明信息時代”、“信息交易產業鏈”等等詞匯都直指當前我們的信息安全現狀。據鵬宇成安全專家了解,繼央曝申通、圓通以及天天快遞賣快遞單個人信息之后,近日媒體再曝圓通快遞百萬客戶信息被兜售。對此,當事方圓通速遞發布聲明,承認“快件面單信息倒賣”屬實,并向消費者致歉。
信息社會,任何個體在使用信息交流工具、社交媒介、網絡購物時,都不可避免會留下個人信息的蛛絲馬跡。一旦這些個人信息被惡意收集或者泄露,就會給個人隱私乃至人身安全帶來巨大風險。
隨著“信息就是生產力”的大數據時代來臨,個人信息泄露,正在從以往個體對個體的隱私侵犯,演變為一些不良企業、機構和個人對公眾海量個體信息的窺伺與攫奪。包括圓通在內的諸多快遞企業,近年屢次曝出倒賣快遞信息丑聞,正是大數據時代黑色產業鏈催生的產物。并且,這種狀況,不僅發生在快遞行業,在范圍更廣的通訊、銀行、商業和社交等領域,公眾大量的個體信息被泄露早已屢見不鮮。2012年爆發的大量互聯網網站用戶數據泄露事件,以及近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開房信息泄露事件,就是公眾信息安全被挑戰的案例。公眾信息被泄露,隱私被侵犯,人身被騷擾,甚至還發生過快遞信息泄露導致兇手上門的惡性事件。
在信息就是價值的時代,公民尤其要關注自身的信息安全,除了辦理業務過程中留存的身份信息、快遞信息、網站注冊信息等,還有更多的隱私信息需要妥善保護。如我們手機中的照片、視頻、辦公文件,電腦中的私人文件等等,另外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也最好能有可靠的保證,這是除政府、法律部門及企業做好應有的信息安全建設工作之外,我們個人需要自己特別注意的,提前防護總好過亡羊補牢。